十九大 |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讲座 2017年12月12日下午4点半,在第二教学楼B5301,海洋与气象学院的同学们迎来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讲座”。此次讲座的主讲教师为一五届一六届的辅导员王兴龙老师,他以“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开始,带领着我们一步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王老师以其温和和幽默的语气,配上精心制作的PPT,从十九大精神的“形成逻辑”、“历史地位”、“丰富内涵”和“理论特色”这四个方面让我们介绍了十九大精神。 01 形成逻辑 形成逻辑: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新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起点需要新气象新作为。 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肩负实现中国梦的重任。需要新思想引领。 2、大变局: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乱局中保持定力、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逆全球化”抬头 2016年6月,英国举行脱欧全民公投,支持脱欧的票数过半。 欧盟第一次遭受了减员打击,暴露出欧盟增长缓慢、复苏乏力、就业低迷、难民危机的多重困境。 美国大选新当选总统特朗普竞选期间公然提出反对全球化。 当选美国总统后,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要求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公开将“买美国货、雇美国人”作为执政理念,主张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帮助振兴本国制造业。 国际主要力量的实力不断处于变动之中 美国的实力在相对下降 俄罗斯在复苏 中国在不断崛起 欧盟处于颓势,英国脱欧导致欧盟出现了裂痕 (1)美国的实力在相对下降 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国内经济、政治、社会安排不断出现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对美国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矛盾。 (2)俄罗斯在复苏 普京通过打压反对派、立法、政策等大量的努力,使得西方很难在俄罗斯找到有效的“内部代理人”,牢牢掌握着政权。 通过各种举措,大大激发俄罗斯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 (3)中国在不断崛起 “一带一路”将成中国影响力转折点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 美媒赞叹中国影响力:沉睡之龙已完全苏醒 (4)欧盟处于颓势,英国脱欧导致欧盟出现了裂痕 英国是欧洲最强的国家之一,完全是支撑欧盟的三根台柱子之一。从总人口来看,英国总人口6488万,占欧盟总人口的12.76%,仅次于德国和法国。从经济总量来看,英国GDP占欧盟的17.56%,仅次于德国。从对外贸易来看,英国对欧盟对外进口的贡献高达14.5%,对出口的贡献达11.6%,也仅次于德国。英国脱欧导致欧盟内部不稳定性增加,欧盟在全球的影响力将被削弱。 3、复杂环境:我们党执政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发展理念和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水平和要求更高。 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树大招风”的效应日益显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国家和国际势力对我们的阻遏、忧惧、施压有所增大,这也是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4、新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仍然是中心任务,但需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邓小平文选》(2卷)P182)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八大会场 但是,随后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左”的错误,仍然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结果导致中心任务移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一届六中全会)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 5、历史交汇: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后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 二、新课题: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即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地位 02 1、理论方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践方面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继承和发展: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过程中,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依据新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进入21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虽然由于时间的关系,王老师就讲了“形成逻辑”和“历史地位”两点,但通过王老师如此详细、细心和幽默的讲解,同学们也肯定对十九大精神更加的了解了,相信大家都会牢记初心,不忘使命! 最后,放一张同学们认真听讲的情形 文案&编辑 | 邓海康 图片来源 | 毛星鹏